行业资讯

艾草在中国的药用历史记载
发布时间:2022-09-29 16:35:11


先秦时期的《山海经》有艾草用于巫术的记载:“扎刍草以像人形、扎草人而疗人疾病。”此时与医混杂的。其后慢慢发展为家家户户在农历四到五月将艾草扎成人形挂于门窗以祛除鬼怪。艾的使用在由巫到医的过程中,东晋著名医药学家、炼丹家葛洪发挥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其撰写的《肘后备急方》《金匮药方》《神仙传》《集异传》等著作中收载了艾叶、艾灸的药方和用法,其中在《后》记载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令不相染”,是以艾叶烟熏消毒,预防瘟疫传染病。

不同时期的书籍详细记载了艾草的药用历史。出土于马王堆汉墓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以艾裹,以艾灸癫者中颠,令烂而已。”战国时期的需家经典《孟子》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说明艾在当时已成为重要的治病药物。成书于汉末的《名医别录》记载:“艾汁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若疮,妇人漏血。”该著作论述了艾的药性理论这是艾叶被作为药物的正式记载。东汉的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明确提到关于艾的药方。一个是胶艾汤,用来治疗妇科病;另一个是柏叶汤用来治疗出血。华佗也在《华氏中藏经》记载了艾灸的应用。唐代的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记载了艾叶可以治疗皮癣。除此以外,还大量记载了灸法治疗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多学科疾病的许多内容。明代被誉为集 16世纪以前农学之大成的《群芳谱》对艾草的用法做了进一步的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为人悬门户上,可禳毒气。其茎干之,染麻油引火点灸,滋润灸疮不痛,又可代芪草作烛心。”明代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所撰的《蕲艾传》是最早关于艾草的专著。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清代汪昂的《本草备要》、杨时泰的《本草述钩元》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和吴仪洛的《本草从新》对艾叶的特点、用法及功效都进行了记载。

不同时代的书籍也记载了艾草的道地性。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记载:

“艾叶,旧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以复道者为佳。”卢之颐的《本草乘雅半偈》记载:“(艾)生山谷田野,蕲州者最贵,四明者亦佳。”“蕲州贡艾叶,叶九尖,长盛五七寸,厚约一分许,岂唯力胜,堪称美艾。”明太医院刘文泰等集体编撰的《本草品汇精要》一书中记载:"(艾)生田野,今处处有之……道地:蕲州、明州。”《群芳谱》载:“自成化以来,惟以蕲州者为胜,谓之蕲艾。”分类专林有润研究员编著的《中国植物志》第二卷介绍,全国有17叶用。湖北春栽培的蕲艾为艾的栽培变种,林有润将其学名定为 Artemisia argyi Levi.et Vant.cv.qiai,建议视为道地艾叶。

目前,我国现代的研究者也对艾草进行了记录。《中国药典》(2015)记载其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近年来,有梅全喜所写的《艾叶》(1999)内外研究艾草/叶最为全面的一本专著;2013》推出了《艾叶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国外暂未发现专门研究艾草/叶的专著。

艾草6.png